豐園小棧

你吃過吸管嗎?海龜和魚都吃這個喔!

2018-04-11
4503
永續暨社會責任辦公室

太平洋垃圾帶
你知道太平洋上的有座漂浮塑膠島?

說起海洋中的塑膠,想起的第一個畫面就是海龜吸管。海龜在海洋中的存活率非常低,每一隻都可說是生命的奇蹟,潛水員在海中遇到海龜就會認為今天是幸運的一天。然而這些稀少的生物近年來上都是以「塑膠受害者」的姿態登上媒體版面。海龜的視力不好,也沒有牙齒和舌頭,所以無法判斷眼前漂流物是否能吃,對牠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吞下去,讓胃消化,可悲的是,如今海洋中漂流著許許多多海龜胃無法分解的東西,就是「塑膠」。

究竟海洋中漂浮垃圾的總量有多少,還沒有人說得清,但每進行科學測量一次,數量就會比前一次多上十幾倍。目前太平洋上已產生了一片「太平洋垃圾帶」,位於美國加州到夏威夷之間,面積高達160萬平方公里,約為44個台灣大小,且數量每天都在增加!

海洋生物塑膠為害
我們將迎來一個塑膠比魚多的海洋
這些漂浮舞動的廢棄物已威脅海中超過800種生物,造成所謂的「塑殺」。最常見的情況是「纏繞」,也就是被塑膠製品綁住或勾住,讓這些生物沒辦法換氣和吃東西,而且這種情況不限於小型動物,也有5公尺長的鯊魚被輪胎困住以至於死亡的案例。塑殺排行榜第二名則是「誤食」,海中飄浮的塑膠袋和水母非常相似,海龜或鯨魚等動物無法分辨,一口吃下去的結果就是造成胃潰瘍等消化系統崩壞。如今年三月擱淺於高雄的三隻小虎鯨搶救不治,解剖發現胃部塞滿18個塑膠袋,導致吃再多食物也無法消化,最終的死因竟是餓死。

海洋動物誤食塑膠的情形比想像中更加嚴重,因為塑膠會分解成許多肉眼看不見的「塑膠微粒」,被許多濾食海水為生的動物保留在體內,接著進入食物鏈中不斷傳遞,如蛤蠣、牡蠣、龍蝦、鮪魚、旗魚等體內都有發現塑膠微粒和細絲的記錄。且塑膠微粒很容易吸附和釋放的毒素,影響動物的內分泌和生殖器官,造成數量銳減。根據聯合國估計,2050年的時候,海洋中的廢棄塑膠數量將比魚類還要多,且存活這些魚的肚子裡都將充滿塑膠微粒。當然,這些塑膠最終也會回到我們身上。

海洋吸塵器 

就是現在,停止為塑膠濃湯加料
海洋中的塑膠垃圾越來越多,還會分解成「塑膠濃湯」,為了讓情況不再惡化下去,荷蘭的Boyan提出了「海洋吸塵器」的計畫。基本上海洋吸塵器是一艘大船,左右兩側會伸出長長的漂浮柵欄,吸附被攔阻下來的塑膠垃圾。海洋中的塑膠將會被收集起來回收,重新做成如太陽眼鏡之類的產品。但這個計畫在2016年評估海洋垃圾量之後,將清理時間從5年延長為10年,因為垃圾量比想像中要多,影響面積也比推算的還要大。

根據2004年到2017年的台灣淨灘資料顯示,撿到的海漂垃圾前五名分別為塑膠袋、瓶蓋、免洗餐具、塑膠魚具(如浮球)和吸管,大半都是我們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塑膠。因此,想要解決海洋中的塑膠垃圾,「減少塑膠用量」才是最根本的方法。如韓國已經開始補貼海洋養殖業不使用保麗龍浮球,紐約也全面禁用保麗龍。如果我們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展開「無塑生活」,自備重複利用的餐具、用自然材質製品取代塑膠,雖然會降低一些便利性,但多一點用心,海洋中就會少一片塑膠,可能就能讓一隻海龜再多活50年。

延伸閱讀:
2018永豐餘世界地球日 一起減塑新生活!